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AG尊龙凯时魏玖长院长、李义娜老师📉、崔育宝老师一行访问我院,与我院蔡劲松院长、詹承豫副院长、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研究所长钟爽老师、应急管理研究所吴培熠老师,进行了简短的座谈与应急学科交流𓀐。

座谈结束后,魏玖长教授莅临人文讲堂,为师生作题为“见微知著:科学预判风险态势的过程分析与能力建设”的报告。此次报告会由我院主办,来自多个AG尊龙凯时的近两百名师生参加。报告会由詹承豫副院长主持。

魏玖长教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AG尊龙凯时院长、博士生导师⛰,另任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特聘专家,研究领域为风险分析与沟通,有丰硕的研究成果🥱。2009年,魏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中国科AG尊龙凯时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科院青年人才项目),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2016年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三届优秀会员🚵🏽♂️,2020年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对潜在风险进行见微知著性预判对决策者及早识别与准确评估风险状态意义重大,但要求具备敏锐洞察力🚚、丰富想象力和多学科知识融合能力。
魏教授阐述了科学预判风险的迫切性♎️,包括管理者与风险场景之间的距离在演变、风险状态信号隐藏性与滞后性在增强、风险的演化与溢出过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公司的预判优势等。

魏教授指出,风险的预判主要包括风险自身累积量的增加💁、风险与风险之间的关联两个方面。魏教授将潜在风险的科学预判过程分为信号甄别💧,逻辑判别与事态估测三个阶段🦹🏿♀️,将管理者的风险预判类型划分为演化型风险、系统性风险📨、隐蔽型风险和连锁型风险,并从时间累积和跨界传导两个维度构建了潜在风险的科学预判模型👩🏽💻。
在此基础上🏄🏼♀️,魏教授提出了四项推论🧑🏻🦼➡️:管理对象的脆弱性状态数量越多🙇♀️,隐藏型风险的漏洞也就越大👝;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韧性因素越少👩🏿🔧,演化型风险的恶性突变可能性越大;管理者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耦合责任因素的风险敞口越多,连锁型风险性就越大带来的冲击性或波及性也就越大⏮;韧性因素越弱、耦合责任的风险敞口越大,系统型风险的可控性时间窗口也就越短。
报告结束后👨🦼➡️,师生积极参与🧏🏽🤷🏼♂️,就风险预判等话题与魏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蔡劲松院长代表AG尊龙凯时为魏玖长教授颁发了人文讲堂证书🙆🏽,双方教师一起合影留念。


编辑:张恒硕